家风在岁月的长河里悠悠流淌
王学琴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价值准则,是经过长期的沉淀和创新,代代相传,区别与其他家庭和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让一代一代传人立身于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与灵魂,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言传身教,却能在岁月的长河里悠悠流淌。
祖辈教我勤劳
我的祖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农民的一年四季很有规律。春天播种,夏天收麦子,秋天收稻子,冬天往地里囤积农家肥。他们宽厚的肩膀上一辈子只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地里的收成,一头是对美好光景的向往与无限憧憬。收成决定着光景,有个好收成自然离不了农谚。粪是农家宝,庄稼离不了。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我还没有上小学,对这些农谚早已耳熟能详。
农村的生活有声音又有色彩。一年之中,依着那些走马灯似的挨次到来的隆重热闹的节日,呈现出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赶集、看大戏、逛庙会,是农闲时对自己辛苦劳作的一种犒劳,也是祖父的挚爱。跟着祖父走东串西,是我放眼社会的重要环节,从中学习一些生存技能。
农民是善良的。他们不欺诈,不虚伪,也不好吃懒做。除了特别勤劳,找不出其他特别的东西。我的祖父就具有这样的品质。他不仅是种田的行家,放羊的把式,还有许多自给自足的手艺。扫帚秃了,他到山里拔回芨芨草,一阵工夫就能做一把新的;筐子烂了,他到河滩上采来红柳枝,编来拧去,圆的长的带把的不带把的筐子、背斗全部成了好用具。中秋节要做月饼,他就把梨树上枯死的枝干锯下来,雕刻成一个月饼摸具,做出来的月饼精致美味。
这种勤劳同样在我的身上体现出来,而且是从搓草绳开始的。搓草绳的工序很简单,就是把泡软的稻草、蒲草、冰草等分成两股在掌心里用力搓成一根直径两厘米、长度一点五米的绳子。搓好的草绳用来捆绑各种农作物的秆。
从我七岁起,每年麦田淌过头水后,就早早开始搓草绳。即使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上,也赶不上庄稼成长的速度;纵然搓烂了手掌,也不能阻挡劳动的脚步。夏收捆麦杆的搓够了,就赶紧搓秋收捆稻草的。第一年,在祖父祖母的搭把手中勉强完成任务。第二年,紧赶慢赶刚够使用。第三年,秋收结束后,祖父背着剩余的一百根草绳步行十几里到集市上卖了。他把卖得的五毛钱放进我的手里,语重心长地说:“劳动是生存之源,靠劳动挣来的钱使得最安心。”
日复一日的田间地头留给我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年复一年的春种秋收教会我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在偌大的农村吮吸着质朴的奶汁,汲取着成长的营养,塑造着勤劳朴实的人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父辈教我博爱
父母赐予我们生命,给我们家,给我们爱,给我们所有他们能给的一切。我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他们的结合,形成新的家风。
人们常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空缺了小学时代,也许是做了五年“留守儿童”的缘故,对他们的记忆有部分缺失。唯有母亲为我们做衣服的模样烙印般印在我的记忆最深处。
母亲除了在厂里有固定的临时工工作,还兼顾农村的庄稼,其余时间就是给我们做衣服。年一过,她就早早着手为我们制作下一年过年时穿的新衣服。一大卷布料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裁剪,前片、后片、袖子、领子、口袋,用尺子量好尺寸,用画粉在布料上画出横七竖八的线条,剪子在布料上七扭八拐裁剪出大小不一的布块。一件一件卷在一起,锁边、缝纫,最后制成成品。上衣做好后,再做裤子,最后做鞋。上衣颜色和款式分男女两种,裤子的颜色和款式基本一样,鞋子则是剩余的碎布头拼接而成。不管当时的日子过得多么难肠,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姊妹各个从头到脚都是一身新衣裳。母亲看着我们,流露出自豪的眼神。那时的母亲也最美丽。
母亲常说:“我有几个孩子,我就把心分成几瓣,每人一份不多不少。”初听这句话时,不甚理解,也很茫然。直到我学会织毛衣,在给姊妹们织衣服中慢慢理解它的真谛。
那些年,大家都兴织衣服,母亲也会在空闲的时间给我们织。一件衣服织织停停,停停织织,等到穿上身,样子早过时了。我急于穿上新款式,就趁母亲放下衣服去干活的时候,悄悄学着织起来。当我穿上新毛衣时,姊妹们都围在我身边摸这摸那,羡慕的不得了。“姐,我也想要一件。”三个妹妹你一言我一语把我包围了。“好,姐给你织。”为了让妹妹们赶在冬天能穿上新毛衣,整个暑假我都被毛线包围着。家务活自然没有时间干,轮到我洗碗、喂鸡、喂兔子的时候,我就会说:“大妹,姐在给你织毛衣,姐的活你就帮着干吧。”大妹就像领到奖赏一样高高兴兴地干活去了。然后是二妹、三妹的,接着是哥哥的,再后来是父母的。织完毛衣织毛裤,一直织到最小的妹妹参加工作,前前后后大概织了二十年。到冬天,他们穿上我织的衣服到处炫耀,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我的心里荡漾,对母亲的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针一线,多少岁月汇聚着父辈的爱,让我们茁壮成长;一举一动,万涓成水传递着祖辈的情,让血脉再相连。
一年过了一年,工农结合的家庭把农民的勤劳与工人的奉献重组、沉淀、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的家风,发扬,光大。
我给孩子正能量
人生是个循环的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个循环。循环在时代的变迁中轮回,家风也在与时俱进。我有了孩子后,对下一代的教育不仅是向内看自己的家庭,更多是向外看社会,培树现代好家风。
年夏季的一天,我第一次参与到公益活动中,献了二百毫升血。
采血的时候,孩子站在我身边,盯着殷红的鲜血从血管里汩汩流出,好奇地问:“妈妈,把血装进塑料袋能干啥?”“有人病了,需要血的时候,就从袋袋里输送到他的血管里,救他的命。”“阿姨,我也要献血!”孩子伸着胳膊握紧小拳头的模样惹得医生疼爱地抚摸着他的头,掏出一个棒棒糖喂到孩子嘴里。“等你长到十八岁的时候,阿姨一定给你采血。”医生蹲了下来,搂着孩子亲了又亲。
回家的路上,孩子像凯旋而归的将军,逢人便夸:“我妈妈献血去了,能救别人的命。”那一天,孩子特别听医生的话,好好照顾我,连扫地这样的“重活”都不让干。那一刻,我发现一个榜样对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
那时起,我用心经营婚姻,给孩子一个和睦的家庭;积极上进工作,告诉孩子靠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心存感恩,让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塑造孩子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
孩子努力向未来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做人做事的底线。道德表达的是灵魂之美,体现的是理想、正良知和责任,其内涵是宽容、和善、真诚、大度。年夏天,孩子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钱包里身份证、银行卡、购电卡等各类卡片十几张,还有大量现金。我和孩子他爸商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不妥之处帮助改正。下午放学后,孩子一回到家就拿着钱包对我们说:“我要按照身份证的地址把钱包物归原主。爸妈要陪我一起去,万一晚了,可以给我壮壮胆。”我和孩子他爸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的决定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忧的是孩子把钱包归还失主会不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失主。失主对孩子的做法感到很惊讶:“现在能够做到拾金不昧的人太少了,像你一样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失主把钱包里的现金全部拿了出来,付给孩子酬劳:“幸亏你把钱包送回来,要不然去补办这些卡,花费肯定比这多。”“叔叔,我把钱包送回来不是来要钱的。”孩子直接拒绝了。年,大一暑假,孩子独自一人到昆山美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打工。年,大二暑假,孩子参加中宁县大学生暑期政务实习,参与扶贫危房改造验收工程。这一切告诉我,孩子是个秉性善良,阳光正直,自强求进,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庭连着社会,连着国家。在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一个家庭无疑是渺小的,大千世界一粒子。当每个家庭连在一起,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就会有更加磅礴的气势与力量。我的家庭是无数个普通家庭中的一家,我的孩子也是成千上万90后中的一员。在好家风的传承中,90后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人。当这一代人走到一起,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翻不过的山,势不可挡。在新冠疫情面前,他们选择逆行,用生命构筑起抵御病毒的钢铁长城;在抢险救灾中,他们选择坚强,用肉体搭建起守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从事各行各业,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家风,流动着远行的力量。随着时代和生活的变化,厚重的家风在传承中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内涵,代代传承,在无尽的长河中,汩汩流淌,永不干涸。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图如有侵权,请联系btxc)
重要公告:即日起,凡投稿本刊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打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地级以上党报文艺版,或文学杂志发表。来稿请在文末附上简历、通联地址、电话邮箱、开户银行卡号(写详细),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