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和往年一样,跟着我的脚步落了下来。穿过古道,我是一个时间的过客,感受春天的味道,迎面而来的山风被春雨浸泡,带来许久不曾接触过的清凉,提醒着人们这湿漉漉的世界值得走一遭。有时候歌咏千古名句抒发一肚诗肠,有时候叹息时间匆匆,不能与逝去的人们倾诉衷情。忘不掉的是这一切都是在“淅沥,淅沥”的春雨中塑造起来的。
春雨打湿些细小的尘埃,同泥土混合嗅出几丝春意,或是通过雨滴透彻地看清一望无际的原野。你可以确定它们存在,只是默默辅助着触及的一切,用这些颜色、声音、触感向人们诉说着美好。于是,我果断的确认春雨是无声胜于有声的,闪过一个念头——寻春去吧。至于诗人的心绪我也在书卷里摘得几分,而后修饰一下相似的情感,在其中找到一二新鲜感,愈加偏爱诗人与春雨。
倘若一个多情的诗人,承受旅途的困顿颠簸,人倦天高日长,驴嘶小桥流水,在遭遇回环曲折的山路时,以无声处倾诉的姿态寻觅未来,那么逢一场春雨是极好的,它们总是给予心灵独有的期盼。
可以回看柳烟中两三只黄鹂,把雨讯传递给人家;可以窥见芳草滴落露珠,预示又一个丰年;可以寄情青山万古不变的巍峨,吟移江湖,向谪迁的书信撒一个谎。此间,以笔墨涵濡生活,应该能多一些情趣把情怀向后代传承,在品读一些关于春雨的句子时,我惊讶今人近似于古人。便算得上明白了春雨如织,朦朦胧胧如何网络一些别样的灵魂,醉了多少相通的心绪,告诉人们一定记住土生土长的文明,就并不会觉得今天像极了昨天。
某个时刻,让春雨洗涤杯盘冲淡油腻,施加些许绿韵,闲来对客,一盅春酒沾染些岁月举了又举,醉了又醉,在沙沙作响的梦里寻一个浅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老者。不觉潸然泪下,刹那间明白我们是春的孩子,在春的精魄里期望人生如诗,或者诗近似于生活。
春雨多情似江南美人,温婉含蓄,诗人有意若高山流水,生生不息。二者同时从一个季节里走来,一半打湿万籁的影子,一半打湿朴素的情感。不急不躁描摹流光溢彩的字句,携一身书香,寻觅着心照不宣的缘分。
作者简介:
熊轲,宁夏中宁人,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宁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宁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等。有作品散见于《读着》《中华儿女》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