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唐蕃外交战线上的白居易

在唐朝最顶级的诗人里,李太白以雄奇飘逸见长,杜工部以沉郁厚重为尊,而要说到浅切平易,白乐天堪称翘楚。据说,就连村间老妪都能读懂。不过唐朝是个诗歌的年代,甭说村间老妪,剪径毛贼都以读诗为乐,与白乐天同时代的诗人李涉,就有这样一段离奇的经历。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年),太学博士李涉,前往九江探望弟弟李渤。船行至浣口,遭遇匪徒拦路,劫匪厉声断喝:“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博士!”匪首听后问道:“可是写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李博士?”船夫回答:“然”匪首马上收起砍刀,说道:“既然遇到李涉博士,我们不劫财了,劫个色!”“啊!不对!是求个诗,可否?!”李涉倒也镇定,略一思忖,挥笔写下《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当然了,我们要写的不是李涉博士,但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注意。首先,李博士被劫诗的时间是长庆二年,恰好是唐蕃长庆会盟(公元年,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的次年。其次,当时唐朝的社会环境是盗匪遍地(“世上于今半是君”),即便逃跑也不用隐姓埋名(“他时不用逃名姓”)。基本社会环境是唐蕃两国能坐下来会盟的基础,以当时唐朝的战争潜力几乎都被拖垮,可以想见吐蕃国内又会窘迫到何种程度。可能有些人一直都认为吐蕃很能打,也确实,吐蕃军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术能力很棒,起码在绵延二百年的国战中,与唐、大食两强打了个不相上下。但国战比拼的,并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和国家动员能力。唐蕃两国有点像二战时的德国和苏联,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陆军,闪电战可以理解为游牧骑兵大纵深穿插的机械化版,因此能够在苏德战争初期,以几十万为单位连续围歼苏军。但最终的胜利者,却是战略纵深更大、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更好的苏联。唐朝也是如此,虽然在安史之乱七年间,损失了一千万以上的人口,但人口基数、劳动生产力和税赋收入依旧数倍于吐蕃。所以,即便被吐蕃按在地上摩擦了几十年,唐军依旧有能力固守陇山一线,并在贞元年间,围绕着维州(剑南)和盐州(朔方)展开了一系列反击战,连续战胜吐蕃。当和平终于降临时,我们的主角白居易已远离了政治中心。元和十年(年),他被贬出长安,赴任江州司马(今江西九江)。不过,白先生在江州也没闲着,他偶遇了弹琵琶的妹纸,一高兴便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长庆会盟热闹的庆功酒宴没白居易什么事,他经历的是会盟胎动期最艰难的一段岁月。那时候,唐朝皇帝尚不是唐穆宗李恒,而是穆宗的老爸宪宗李纯。目前史学界对宪宗时期唐蕃关系研究很少,大家要么将主意力集中在德宗时期,历经“清水会盟”、“平凉劫盟”两国关系的极度恶化,要么就是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0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