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乡村,新起点上再出发半月谈记者何晨阳靳赫说起宁夏,人们往往喜忧参半。喜者,“天下黄河富宁夏”,北部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忧者,位于中南部的西海固地区一度“苦瘠甲天下”。经过接续奋斗,宁夏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时期,宁夏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启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塞上儿女正蓄足动能再出发,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特色产业孕育“希望的田野”每年金秋,银川市西夏区昊苑村的苏金萍两口子都很忙。这个时节,村里1.8万余亩葡萄相继成熟。作为村里一家葡萄酒庄的片区管理员,苏金萍每天不但要下地采摘葡萄,还要安排好务工农民的工作。她的丈夫在镇上另一家葡萄酒庄当酒窖主管。“累是累点,但能挣上钱还是很开心的。我们两口子一个月挣1万元不成问题。”苏金萍说。宁夏贺兰山东麓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地理优势使其迅速成为世界葡萄酒版图上的明星产区,近年来吸引多家国内外酒庄前来“掘金”。据统计,宁夏葡萄酒产业每年为农户提供季节性用工岗位及固定用工岗位近13万个。近年来,宁夏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聚焦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如今,这些产业产值已占全区农业的80%以上。游客在宁夏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采摘葡萄王鹏摄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薛庄村脱贫户张万才家的生活这两年变化很大,盖了4间新房,还买了一辆越野车。这些都得益于村里产业的迅速发展。张万才说,这几年村里红梅杏种植、手工酿醋、林下养殖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他和妻子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自治区财政厅派驻薛庄村第一书记付永说:“产业旺起来,村民才能富起来。我们着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村里鸡蛋、蔬菜、杂粮等都有了品牌,售价提高了一个档次。年村集体收入翻一番。”生态宜居绘就“富春山居图”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干净平整的硬化路、色彩缤纷的文化墙以及村民房前院内的花园,让人印象深刻。很难想象,两年前,人们还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来形容这里。年起,隆惠村进行全方位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全部硬化,污水管网全覆盖,绿化提升,村里还建起了规范的保洁队伍。如今,隆惠村一跃成为全镇环境最好的村子之一。隆惠村的变化是近几年宁夏村庄面貌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夏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正成为宁夏各地乡村的“标配”。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位于市郊,地理位置优越。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产业发展没有方向,村子没富起来,村集体还外债累累。近些年,牛家坊村以乡村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建起了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农业采摘观光园、小吃街以及集纳石磨坊、调料坊、面点坊等传统农村业态为一体的特产一条街,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如今的牛家坊村已品尝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甜美果实。上桥镇镇长陈云佳介绍,年牛家坊村全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万元左右,其中近万元来自乡村旅游。截至年底,宁夏全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家,年全年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固原市西吉县龙王坝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利通区和固原市彭阳县还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农民在宁夏灵武市梧桐树乡一座蔬菜大棚内劳作杨植森摄乡村善治衍生“幸福新红利”前段时间,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一个井盖破损了,一位村民发现后,便随手拍了照片,上传到欣荣村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上。不到1小时,问题得到受理,很快,新的井盖便换上了。欣荣村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和洪广镇乡村治理信息化中心相联通,村民反映问题,网格员限时受理。网格员解决不了的问题,需通过平台第一时间提交到村上,村上无力解决的则提交到镇上,村民、网格员、村干部和乡镇干部都能够实时查看问题解决进度,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解决会被问责。数字化技术显著提升了欣荣村乡村治理效能,村里矛盾纠纷、治安管理、环境整治等事项实现“一网统管”,乡村“智”理让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近年来,宁夏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延,还创新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累计办理民生实事多件。多地农村探索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示范户”服务体系、“进一个门、见一个人、一揽子解决”为民办事模式等经验。这几年,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红宝村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合唱团。合唱团成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近两成人员不识字,教唱歌的老师不但分文不收,还常自费请外援来交流。就是这样一个合唱团,却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精神面貌,他们白天干完繁重的农活,晚上依然能“满血复活”去唱歌;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为了记歌词,向自己孩子学写字;酗酒的丈夫告别了酒局,玩牌的年轻人推开了牌桌。红宝农民合唱团在各种比赛中屡屡斩获奖项,如今已成为宁夏当红的合唱团队。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宁夏通过各类活动为乡村“送文化”,也因地制宜厚培乡村文化兴盛沃土,帮助乡村“种文化”,以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刊于《半月谈》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