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随笔关中锁钥萧关道

司空图(唐)-《河湟有感》: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顾非熊(唐)-《出塞即事二首》: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无限城池非汉界,几多人物在胡乡。

宁夏黄河以南,六盘山以北的地区为回族重要集聚地,但是在唐代则作为安置突厥降众和西域内迁的“昭武九姓”之地,呈现“胡多汉少”的格局,唐末被吐蕃占领,宋代党项人崛起将其作为南边屏障。到如今胡人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沿线的烽燧,寨堡和长城诉说着胡汉之间的故事。

固原出土的胡人陶俑

在固原下火车是凌晨五点钟,东方已经泛白。现在已经是初夏,关中已经是初夏的炎热时节,麦子成熟金黄一片,但是六盘山以北的黄土高原上还是寒气逼人,麦田还是绿油油的茁壮成长。怪不得以前会有宁夏西海固一带的农民三五成群到关中充当“麦客子”赚取微薄收入,两地物候的差距为麦客这一职业提供了必要条件。

如果打开地形图细观,陇山(六盘山)以北是一片海拔米至米的高地。而关中平原海拔则是米至米之间,如此巨大的地势差,放在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对关中的战略性的碾压,且陇西处于农牧交汇地带,当地水草丰美,居民以骑射为业,民风彪悍,犹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关中的安全。《读史方舆纪要》评价说:天水、陇西多林木,及安定、北地、上郡,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多车马田猎之事。游牧民族骑兵越过六盘山只需三天就能抵达长安城下,历史上汉唐王朝建立初期都面临同样的亡国危机,陇西的高地是关乎王朝命运的防线,历代在关中建都的王朝无不以经营陇西作为巩固西陲的既定国策。也为这片黄土地留下众多动人的故事和弥足珍贵的建筑遗迹。

陇西与关中的地势差

大营城和战国长城遗址

李元昊建立西夏后与北宋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一百四十多年。在这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为了防御和必要的进攻,在宋境西北边陲修建了大量的关城寨堡,呈现“东北——西南”的军事防线,时称为“山界”或“横山”,而大营城很可能就是当时北宋修建的众多关城之一。

大营城碑文大营城城墙城内散落的瓦片大营城卫星图

其城址在固原市区西北方向中河乡境内,打了个出租车沿着大道西行,从路边就能远远看见高耸的城墙伫立于荒野之间。城址整体平面呈梯形,东西长约五百米,南北宽约三百米,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城外有护城壕。城墙以黄土砂土夯筑而成,最高处有十米,最宽处也有十米。原城南、北、东有门,最宽为十米,南、北门处有半月型瓮城,西北、东北角原建有瞭望角台,南、西、北面均有双重护城壕沟,形成了固若金汤的边陲要塞。

听当地人说这是杨家将驻军的地方,还绘声绘色讲述杨家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根据《宋史》记载,杨业父子从未到过固原地区,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杨家将故事很可能是宋代镇戎军知军杨文广,或是取材于明代陕西(明代固原属陕西省管辖)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的杨一清。杨家将的故事经过戏曲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渲染,其忠君爱国的形象深入人心,老百姓愿意相信就行,不涉及学术讨论,也没必要深究。

大营城附近的长城

大营城城墙轮廓基本保存完好,甚至连月城和马面都清晰可见,但是城内已经被完全夷为平地种上庄稼,零零散散的在庄稼地里看到一些陶瓷和瓦片的碎片。站在城头之上看着城内,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条条街道,军营、店铺、府衙,人群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区,如今只剩下一片麦田,真是感慨万千。

城外的不远处为古代的烽燧遗址,往北的山头上还有一座座烽燧延伸至大地的尽头,并与东边两公里处战国长城相连。先秦时期,固原一带为西戎牧区,西戎善于善于养马,军事实力雄厚。甚至将西周的镐京攻破,周平王携家带口东迁洛邑避难,后因秦庄公护送平王有功,封周都旧地以拱卫西陲,战国时期随着秦的崛起,双方的地缘矛盾不可避免,长城应运而生。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有乱,有二子,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王于甘泉,逐兵伐戕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长城以拒胡。由于是夯土城墙,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冲刷,长城变成了一长条的低矮山丘,明代以后固原一带已经完全沦为汉族和回族的农耕区,除了增修一部分秦长城之外,新修的明长城变成了固原以北公里以外的贺兰山脚下。清代建立以后,中华帝国版图越过贺兰山以北公里到达西伯利亚的唐努乌梁海。正所谓:“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

通往塞外的清水河谷地

清水河,黄河支流。古代称西洛水、高平川水、蔚茹水,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境内的黑刺沟脑,向北流经原州区、海原县、同心县、中宁县等县,在中宁的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长公里。清水河为南向北流的河流,形成了一条南北畅通的开阔谷地,从固原通往区府的铁路、高速和国道均从谷地并行而过,由此可见这条谷地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古代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关中的通道之一,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萧关道”。

清水河是固原主要地表水来源地,两岸汇集大多数的人口和城镇,将其串联成长条形的经济带,也充当军事防守的带状据点,特别是八个营的地名最能体现这里的屯兵痕迹。

南北流向的清水河

当地有首老民谣把八个营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固原城砖包城,赛过杨家八大营。头营一到川,二营修到山根前,三营修得真好看,四营修在米粮川,五营河滩六营洼,七营八营一对卦”。从地图上看,这八个营的地名均位于清水河两岸的萧关道周围,构成了塞北进入关中的防线。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烽火硝烟已经散去,物是人非,当年作为屯兵的八个驻军地沦为回族聚居的村落,有的甚至已经升级为集镇,只有遗留的地名诉说这里曾经发生的人和事了。

清晨的清水河

根据史书记载,在秦汉时期清水河清澈见底,水量充沛,甚至都可以通航行船,但是随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现在的清水河简直一言难尽,比南方的一些小溪大不了多少,特别是中游的河段由于流经矿化程度高的地层,其水质又苦又咸,岸边的河滩上凝结着一层白色的盐碱,此类水源既不能引用也不能灌溉,更别提有什么鱼虾之类了。下游河段降水逐渐稀少,已经没有支流汇入,实际上处于半干涸状态。

河谷周围周围的山丘一片土黄色,寸草不生,刚抽芽的玉米和土豆仅仅是点缀绿色而已,一些农民在锄地的时候都能在大风吹拂之下锄起一片灰尘。现在还是初夏的雨季,如果是秋冬季或者干旱年份估计连人畜喝水都成问题。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虽说降雨量在㎜以下,但是有黄河水灌溉,素有“塞上江南”之称,这里唯一的地表水就是又苦又咸的清水河,维持农业发展只能依靠稀少的降雨,西海固号称:“苦瘠甲天下”绝非虚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3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