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宁夏中卫市人民政府发布中卫市压砂种植退出政策解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改善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卫市决定实施压砂种植退出。
为什么要退出压砂种植?
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压砂种植是一项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连年种植后,土壤沙化、植被退化、生态恶化,地力衰退、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一是造成土壤严重沙化。连年压砂种植,砂土混合,耕作层砂多土少,土壤有机质逐年衰减,大部分压砂种植采取地下水补灌,打井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干土层加厚,长期浇灌苦咸水致使土壤盐渍化,土壤结构越来越差,逐渐造成土壤沙化、石漠化。二是造成植被严重退化。压砂地原多为荒漠化草原,压砂人为干预打破了生态平衡,导致植被破坏、生态恶化。三是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多年来因压砂种植对河道、山坡、沟壑、草原乱采乱挖,地面植被遭到破坏,土质松散,土地表层侵蚀,挖砂采砂破坏了长期形成的卵石河床,淤塞河流,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
影响群众可持续增收:
一是压砂地连年重茬种植,土壤菌群数量逐年下降,有益微生物及酶活性降低,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种植效益降低。
二是连茬种植致使枯萎病等病害逐年加剧,导致死苗、死蔓问题突出,同时大面积采取嫁接苗、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防治,造成压砂瓜品质退化。
三是压砂群众过度依赖压砂种植,这种生产方式不可持续,形成“苦了老子、富了儿子、坑了孙子”的现象。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等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禁止开垦草原。
对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趋势、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已造成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应当限期治理”“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禁止在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人的乡(镇)可以放宽至二十度。禁止开垦的陡坡地的范围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等。因此,压砂种植行为造成了土地荒漠化、盐渍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压砂种植怎么退出?
按照“严格依法、生态优先、有序退出、积极稳妥”的原则,立足压砂地类型、水资源条件,科学有序退出,依法保护耕地。
非确权压砂地一次性全面退出,依法依规确定土地权属和土地类型。
主动退出并进行生态修复的,给予一定奖励和补助。生态修复按每亩元标准,年、年、年每年6月30日前分三次、每亩元给予补助。
在县(区)政府确定的时间内,主动签订退出协议、积极支持配合生态修复的,另行给予每亩元奖励。严禁抢占耕种。
依法确权压砂地分期分批退出压砂种植,建设高效节水农业。鼓励群众自行清砂,在确定的时间内主动签订退出协议并进行清砂的,另行给予每亩元奖励;对不愿或无能力清砂的,由村集体统一组织清砂。
县(区)政府组织通过土地整治、清砂平田、培肥地力、实施田间水利工程、规划布局农田道路林网等土地地力提升措施,与区、市、县已确定实施的骨干水利工程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力争年年底前分期分批基本建成20万亩高标准农田,采用覆膜、高效节水等措施发展16万亩西甜瓜等特色产业,年基本完成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布局。分期分批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过程中,在规划对应区域内由县(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有关种植方案,满足群众的基本种植需要。为保护中卫硒砂瓜品牌,对清砂后采取地膜覆盖、高效节水种植硒砂瓜等特色作物的,另行给予每亩元的补贴和对应的技术服务。
压砂种植退出后有哪些可持续保障措施?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对确权压砂地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和当地气候条件,制定扶持政策,提供技术服务,坚持“退砂不退产业”,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建设优质粮食、覆膜西甜瓜(硒砂瓜)、设施温棚、露地蔬菜等生态农业产业基地。
实施骨干水利工程。坚持“四水四定”,加快建设确权压砂地退出区域骨干水利工程,实施沙坡头区香山兴仁、中宁县徐套喊叫水、海原县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对重点骨干工程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及时向全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其中香山兴仁片区消缺改造及一期供水主管道计划于年完成,调蓄水库计划于年完成;中宁县徐套喊叫水片区供水工程和海原县西安供水水源工程计划于年完成,为压砂地退出后建设2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6万亩高效节水农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改变区域内靠天吃饭的历史。
群众就业和兜底保障。精准分析退出压砂地种植群众年龄结构、技能层次、就业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就业帮扶方案,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做好就业信息服务,落实就业创业等政策性补贴,通过鼓励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劳务经纪人转移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拓宽群众就业门路。对接全市各工业园区、企业,落实个以上工作岗位,鼓励优先招录压砂地退出群众;乡村保洁员、护林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压砂地退出群众。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将退出压砂地后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群众,及时纳入城乡低保或临时救助,对于已纳入低保范围且生活困难的,可适当调整低保档次,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如何加强压砂种植退出后的长效管理?
建立压砂种植退出后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县(区)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和乡镇、村的职能职责,加强监管。加大法律宣传和行政执法力度,禁止违法开垦荒地、河沟采砂、新增压砂种植行为,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违反“三禁”行为早发现、早处置,对抢占抢种等行为依法依规处理,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全面推行田长制、林长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形成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退得出、稳得住、可持续。(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胡冬梅)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