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1日讯“我们建设的手工作坊醋生产加工帮扶车间已开始试生产,目前正在准备办理手工作坊醋的品牌注册等相关材料。”5月9日,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干部、德盛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玉华对记者说。
德盛村位于中宁县太阳梁乡,是宁夏“十一五”期间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安置村,全村总人口户人,村民以土地流转、外出务工、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年7月,宁夏文旅厅干部刘玉华和宁夏博物馆、宁夏文化馆干部孙东浩、沈亢亢受组织选派,来到太阳梁乡德盛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工作队来到德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在走访中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村民们增收愿望强烈,但增收路子不宽,尤其是村子没有增收的产业。刘玉华和队员们主动将做好产业文章带领村民致富这个重任扛在了肩上,先后邀请宁夏大学规划设计院等来村调研、座谈,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谋划了近20个项目,最终驻村工作队和两委班子结合村实际,反复研讨,规划确定了德盛村10个重点项目,在今年建设落地的项目有8个,有效的扶持壮大了德盛村集体经济。已投入生产的手工作坊醋生产加工帮扶车间建设项目,是中宁县第一家村集体经济项目,实现了全县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刘玉华内心萌生了更多的帮扶想法,如何在有限的驻村时间里,带领村民们趟出一条条可持续发展的增收路,是他对自己和队员们的要求。
“德盛村田园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谋划,围绕村里的亩桃园,亩枸杞基地及观赏葫芦种植等做‘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刘玉华说。
为了做好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队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推动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了非遗产品展销中心,刘玉华还邀请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会来村为村民培训,村民的参与热情高涨。他还积极鼓励村民种植观赏葫芦,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等,积极为村民致富出点子,找路子,真正用心用情驻村,全心全意帮扶,努力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奏响了一曲业兴村美民富的幸福新乐章。(伍策玄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