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中宁县把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作为健全完善县域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中宁县主要领导牵头挂帅靠前指挥,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形成了“县委主抓、政府主责、乡镇主业、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运行机制灵活的基层治理结构,全力打通了党政机构改革“最后一公里”。
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中宁县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立足乡镇党委在推进基层治理中把方向、统资源、强服务的职能定位,突出乡镇党委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着眼构建基层“大党建”工作格局,将过去分散在“七站八所”的职能职责进行整合,调优配强工作力量,压实乡镇党委抓改革的主体责任。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统一设置“五办四中心”,变过去的条线管理为现在的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推行“一专多能”“多专多能”,促使乡镇在“物理整合”的基础上发生“化学反应”。
“这次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县乡权责关系,赋权增能,让乡镇有了更多的用人权、决策权、审批权和执法权,通过整合机构、职能、人员和资源,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融会贯通各项机制,进一步破解了各类难题和顽疾。”石空镇党委书记王银军说。
据悉,中宁县积极盘活现有人员编制,统筹使用行政事业编制和人员,整合条线辅助人员由乡镇指挥调配,乡镇编制比改革前增加名,并赋予乡镇党委对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单位)派出机构的统一指挥权、干部管理考核权和主要负责人任免建议权等,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进一步理顺县乡职责边界,制定印发了“5个清单”,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原则,以直接赋权和委托下放的方式,将17个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乡镇民生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乡镇审批服务事项由改革前的45项增加到项。实现“一门受理、一窗通办”,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同时,中宁县聚焦基层“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难题,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推广使用统一行政执法文书,建立乡镇行政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乡镇与部门行政执法衔接配合机制,统一配置乡镇执法车辆、执法专用设备和执法人员制式服装,统一了执法标志标识,提升了执法队伍形象,规范了乡镇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效能。
“过去是部门对口执法,现在由乡镇统一执法,不仅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还改变了以往乡镇‘权力小、责任大’和县直部门鞭长莫及‘看不见、管不了’的问题。”喊叫水乡综合执法办公室主任周进雄说。
此外,中宁县紧扣群众和企业需求,将公安、司法、信访、审批服务管理等相关单位的上级平台接入乡镇综治中心,强化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撑,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指挥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标。
如今,中宁县随着各项改革政策和便民措施的落实,让基层为民服务效能、基层综合执法效能、基层干部减负得到了大提升。中宁县12个乡镇民生服务中心、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个便民服务站实现了“一套标准”“一个规范”,48项便民事项由村(社区)代为受理。中宁县下发文件较年压缩32.94%,较年同期压缩64.63%。全县召开会议较年同期压缩43.59%。各类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同比下降16%,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谋发展、抓落实、惠民生,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