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天(9月17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扎实做好民政在全面小康中的兜底夯基工作有关情况。会上介绍,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绝大多数党组织书记当选村(居)委会主任,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村(社区)普遍制定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广泛实行村(居)务公开和议事协商;明确村(居)委会特别法人资格;治理社区“万能章”为基层减负增效;整治村(居)民自治中的涉黑涉恶问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多万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筑牢社区疫情坚固防线,展现了强大战斗力。大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65.7%,总数达到51.1万个;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养老托幼等多种服务载体不断涌现;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便民利民商业服务更加便捷,志愿服务普遍开展,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截至9月10日,取缔和劝散家,曝光个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截至9月初,各级行业协会商会减轻企业负担约38.6亿元,惠及企业约.2万家。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扶贫项目超过9万个,投入各类资金亿元。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5.8亿元,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项目,直接受益对象多万人次。加快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截至年底,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个,净资产规模近亿元,相关慈善组织为疫情防控募集资金.27亿元、物资10.9亿件。-年,累计发行福利彩票.9亿元、筹集彩票公益金近亿元,有力促进了社会福利等事业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万人。注册志愿者超过2亿人,较年增长近10倍。(总台央视记者代钦夫李玉梅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