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润红寺堡灌区(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央广网银川9月13日消息(记者廉军)我国最大移民区红寺堡扬水工程更新改造全面展开,近日记者在红寺堡扬水一至五干渠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利用夏灌结束与冬灌开始之间的停水期加紧施工。渠边道路建设(央广网记者廉军摄)我国最大移民区红寺堡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罗山西麓,是一片曾经是千年旱塬,但这里阳光充足、土壤无污染、硒元素含量高,富硒地层厚度达厘米以上,通过红寺堡扬水将甘甜的黄河水引上旱原,润泽这片极度干涸的土地,如今已变成了生态绿洲,成为宁夏种植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绝佳地区。建成投运后已累计引水超过40亿立方,灌溉面积发展到73万亩,形成了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移民新灌区,人口增长到30万人,灌区粮食产量、农民纯收入、GDP产值连续20年大幅增长。渠道维修(央广网记者廉军摄)红寺堡扬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红寺堡扬水是宁夏扶贫扬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开工建设,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从黄河中宁泉眼山段泵站和高干渠取水,工程通过14座泵站、渠道、渡槽等设施,将水分级提升多米,解决了灌区生产生活用水,让红寺堡区和同心县、利通区和中宁县数十万群众受益,被誉为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生命工程”。宁夏水利厅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灌区近年规划到年发展到上百万亩,由于用水需求远超现有供水能力,干渠需要更新改造。年3月开始对红寺堡扬水一至五干渠进行更新改造,渠道改造公里提升流量,翻建维修改造渠系建筑物多座,建设渠道巡护道路90多公里,配套交通桥及漫水桥共计27座,渠道沿线高边坡治理及新建及加固防洪堤等,概算总投资3.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超过2亿元,到今年年底改造工程主体完成,一、二干渠引水流量提高到28立方/秒,灌区灌溉能力将提升到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