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开门见山”,在甘肃省宕昌县13岁的张欣眼里只是人生的日常情景。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她之前从未走出过家乡一步。这个暑假,来自天津的一群青年从遥远的海边带来了她从没见过的海星、贝壳,还有关于宇宙万物、海洋科学的书。从打开崭新书页的那一刻,她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张欣和同学通过显微镜观看“微观世界”张欣所在的宕昌县官亭九年制学校建在一座山坳里,共有学生多人。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们父母多数以打工或者从事农业生产为生。毕业之后,外出打工或者读一所技术学校再外出打工,成为多数学生的选择。参加高考,上大学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成为了一个相对“奢侈”的梦。在该校校长石元平看来,想考大学首先学生要自己愿意学,然后还要看他的家庭支不支持他继续学习。因为对于家里条件困难的学生来说,尽早赚钱养家在短期内都显得更为实际一些。怎样让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成了他一直翻来倒去最想解开的“结”。今年,天津大学首次开展“留筑”梦想暑期夏令营支教实践,深入到当地九年一贯制学校捐建12间“梦想教室”。在实践队的课堂上,他仿佛找到了办法,那就是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追求知识的梦想种子。天津大学暑期实践队的师生带着自己采集制作的标本、书籍、显微镜给孩子们上起了科普课。课上,新奇有趣的科学知识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连平时最调皮的“捣蛋鬼”都把脸凑到了显微镜前认真观看。石元平发现,眼前的这些大学生一下子成了孩子们的榜样。“我想和他们一样优秀”的想法在孩子心田里发了芽。暑期实践队队员向孩子介绍自己采集的标本张欣很喜欢读书,她在班里的成绩也很好。虽然父母每天从宕昌贩菜到官亭赚的辛苦钱不多,但是也愿意支持她继续念书。在梦想教室的学习、与天大师生的交流,让她清晰地看到了大学的样子,这让她的心“飞”了起来。未来是接着走父母的老路?还是努力拼一下试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张欣告诉记者,她下定了决心,“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其实在宕昌,来自天津大学支教队的“小老师”们在每所学校都非常受学生欢迎。“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一门课”的情况不在少数。在宕昌一中支教一年的研究生赵丹宁和牟彤,为了开拓学生眼界,把自己去国外交流学习的经历与学生分享。“哇,原来大学还能这样上?”孩子们想都想不到,教育竟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可以让人变得那么不平凡。感到惊讶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宕昌一中政教处主任李武平告诉记者,年参加工作的她曾经10年没有走出宕昌,“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从近几年开始,她和学校的老师们才有比较多的机会走出去参加师资培训。带学生去天津大学参加科学夏令营,更是以前从来不敢想的事。而如今,第四批参加夏令营的师生即将出发赴津。该校共有52名学生,通过天大搭建的“桥梁”,走进大学校门,提前感受大学校园生活。在张欣憧憬着考上大学的同时,距官亭镇30公里外的新城子村里,同样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实践队队员马千里心里五味杂陈。站在课堂上讲授化学课的他,望着下面脸庞黝黑、眼神热切的学生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马千里的家乡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在他儿时的记忆中,被黄土高原重重包裹的小小县城,一眼望去是数不尽的黄沙。年,他以全县前十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天津大学。站在讲台上的他觉得,应该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诉这些孩子们,贫困并非不能改变,只要敢于坚持,勇于拼搏,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首先一定要努力学习。好成绩能让我们进入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其次,一定要自信。在新的环境里怯懦让我们不敢去争取,从而错失改变命运的机会。”马千里告诉孩子们,要尽量开拓自己的视野,多看一些课外书、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积累得多了,一定会有收获。参与暑期支教的不只是天大的学生们,青年教师也是主力。“这个暑假我们共有20多支实践队赴宕昌。包括很多参与支教的学生和老师都是来了不止一次。这种支教的形式会长期存在,学生和老师都会不断地交替,来传递‘教育扶贫’的接力棒。”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支教教师王鹤介绍,他们回去后,第二批教师讲团马上就到。虽然支教的时间有限,但是如何抓紧有限的时间,通过精准的教学设计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参与支教的教师都在备课时进行了思考和准备。王鹤讲课的内容是关于艺术设计与历史文化的,他的思路是,首先用有趣的知识让学生们产生兴趣,然后以家乡甘肃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产生共鸣,为自己的家乡骄傲,克服不自信的障碍。然后,他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一个每月生活费只有元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帮助下,通过奖学金支持、勤工俭学等方式完成学业。“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困难永远存在,不要因为有困难就放弃拼搏的勇气!”最后,王鹤为学生们送上寄语:“胸怀远大志向,克服眼前困难,勤学苦练奋进,我们天大相见。”“我们天大相见!”孩子们一边鼓掌,一边和王鹤一起大声喊出这句话。有的孩子眼里甚至泛起了泪光。扶贫先扶志。教育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武器”。如果这一代的青年没有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勇气,脱贫就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天津大学团委书记吕静介绍,天津大学正在开展“兴学之路”项目,以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为依托,以高校教育资源带动偏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将教育之火播撒到乡村。在年前,建立个乡村实践基地、建立间梦想教室、一对一帮助名留守儿童、开发个扶贫产业项目、开展场教师培训,以“五个”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津云新闻记者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