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鸟岛上游有一片滩涂,这片被黄河冲刷即将消逝的滩涂就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黄河明珠——硝磺滩。硝磺滩地处黄河之中,犹如上海的崇明岛一样四面环水植物茂盛。如今早已成为青铜峡黄河库区次森林的尾巴,让曾在此居住过的人们记忆犹新。黄河大峡谷辛丑年到来之际,偶然间在《吴忠日报》看到一个地名——硝磺滩,这个地名像磁石一样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有一次,为了测量硝磺滩亩土地,工作组成员何建锋和刘自勤卷起裤管踏进冰碴里,整整工作了4个小时。因为工作细致,那块地涉及的5户群众都没有对测量的数据提出异议。”寥寥数语让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青铜峡水利枢纽硝磺滩,地处青铜峡水利发电黄河库区鸟岛上游,既是青铜峡的一块珍贵湿地,也是母亲河现存的为数不多的黄河滩岛之一。目前还能记得起硝磺滩的人,现在应该都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硝磺滩经黄河水长期冲刷形成了一块狭长的河滩,河东与中宁县白马乡隔河相望,河西与渠口农场望水为邻。我对硝磺滩的深刻印象,源自童年时期曾在硝磺滩度过,无论走到那里,硝磺滩的一草一木、一溪一涧,一字一句都铭记在心难以忘却。年,自治区在中宁县渠口堡建立国营渠口农场,把硝磺滩划归渠口农场管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硝磺滩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1-4公里不等,居住着百户人家上千口人。硝磺滩分上滩、中滩和下滩。宁夏社会科学院霍丽娜在《明清时期宁夏河渠的开发与管理初探》中写道通济渠、硝磺滩渠、马滩渠等26条河渠是明、清时期宁夏的河渠之一。由此可见,硝磺滩的历史悠久,明、清朝时期硝磺滩渠就是宁夏著名的河渠之一。据长辈们讲,在明末清初,硝磺滩的上滩开挖的一条黄河引水大渠从滩中穿过,灌溉着渠畔两边的良田,使硝磺滩的人们过着较为充裕的生活,因而成为黄河两岸人们羡慕向往的热地,许多家长都期望把自己的女儿嫁到硝磺滩过上好日子。后来,黄河发大水,硝磺滩的四周因河水冲刷渐渐坍塌,硝磺滩的土地面积逐渐缩小。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使用,硝磺滩的一部分人员举家搬迁到黄河西岸的渠口农场,在包兰铁路以东开垦发展,后来这部分人又陆续辗转搬迁到农垦惠农区简泉农场和永宁县玉泉营农场。年12月8日,刘家峡水库发生故障,黄河中宁段的河面冰坝垒起流水阻塞,硝磺滩大部分土地被淹没,硝磺滩的又一部分人被迫陆续搬迁到农垦灵武农场和青铜峡连湖农场。受冰凌威胁的中宁县白马乡和枣园乡河岸边的村民也陆续迁移到银川、永宁、贺兰、平罗等市县。黄河库区的硝磺滩是我童年生活的乐园,也是我退休之后梦绕魂牵的地方,我在硝磺滩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上滩的寺庙是一座小学,货郎大叔挑着杂货担子携带了杂拌糖等小吃和一大摞连环画小人书在学校门口转悠。《鸡毛信》等小人书常常使我爱不释手,从中受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庙里的十几尊泥塑大佛形象逼真,面态各异,栩栩入生。憨笑卧坐的大脸圆肚子弥勒佛,惹人喜欢,我和发小是大佛身上爬上溜下的常客。在寺庙的周围依次座落着许多两米多高的佛龛,各种造型奇异的泥塑小佛像依次排列。相传硝磺滩与河东的牛首山和河西的石空寺有着密切的联系。那时常听老人们说硝磺滩的寺庙是经过牛头山和石空九间没梁寺的交通要道,明、清时期的八方香客到牛首山和石空没梁寺拜佛朝山,各路信徒乘羊皮筏子都要在硝磺滩上滩寺庙聚集小憩,然后再乘羊皮筏子前往牛首山,一是考虑上游河水平稳漂流快捷方便,二是观赏黄河沿途旖旎风光。清晨,向东远眺牛首山;傍晚,向西目送石空寺,浏览黄河日出日落奇观。明万历年间,李贵在《重修牛首山寺碑记》中写道“有时而现灯河曲,天花散彩,遇之者恒以遭际难逢……奇哉!此山。真四镇之灵境,朔方之名刹也”。明崇祯六年牛首山所立《重建药王殿施茶》记载“下则河放毫光,常显照应”。由此说明黄河日出日落的景观古时就曾广为人传,并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