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6417_0.shtml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农垦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现代农业,服务国家战略,通过采取深化改革、推进产业融合、强化科技创新与支撑、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垦品牌、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垦地合作等举措,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立足现代农业强国建设,农垦系统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突出优势特色,更好地推动农垦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国家队作用,成为国家农业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一、做法与成效党中央国务院对农垦事业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垦区时指出:要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和农业领域的航母,要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不仅是对黑龙江垦区的要求,也是对全国农垦的要求。各垦区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和企业综合实力增强。(一)做强现代农业,保供能力稳步提升农垦坚持保供固安全、振兴促循环的工作定位,以大型企业集团为实施主体,立足资源、区域、生态优势,深耕现代农业,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了一批稳产高产的优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天然橡胶、乳制品、生猪、蔗糖、畜牧、种子等大基地和大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吉林、河北、安徽、江苏等垦区的粮食单产和总产水平不断提升,农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队作用更加显著。例如,河南垦区年生产小麦优良种子2亿公斤,可满足全省1/3的用种量。广东垦区高水平建设了60万亩天然橡胶保护区。海南垦区推动高标准建设万亩核心胶园和50万亩特种胶园。首农食品集团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奶牛良种繁育及供种基地,奶牛存栏9万头,年提供优质原料奶45万吨。广西垦区的桂垦牧业公司近5年来建设了79个猪场和配套项目,完成投资31.46亿元,年能繁母猪存栏12.5万头。(二)深化各项改革,经营机制日益健全农垦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坚持大农场统筹家庭农场,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场农业经营机制改革为基础,突出结构调整、产能优化、资源整合,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深化对外开放,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构建发展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培育合作共赢的国际农业合作新模式新机制。例如,江苏垦区实施集中统一经营,统一种植管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宁夏垦区用心用情为职工办实事,健全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农场职工职均增收元以上。江西垦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模式,提升产业化水平。又例如,海南垦区先后收购了印尼KM公司、新加坡R1公司,在全球天然橡胶市场中话语权显著增强。云南垦区年通过中老铁路运回国内天然橡胶资源近吨。福建垦区推动闽台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的闽台兰花产业园已成为中国大陆蝴蝶兰种苗之都。(三)推动三产融合,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农垦立足现代农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发挥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和规模化优势,加快三产融合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完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现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例如,呼伦贝尔农垦以“农牧文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为载体,形成了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辽宁垦区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将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优化升级。北大荒农垦集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整、品牌价值凸显、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湖北农垦的汉南垦区东荆龙凯生态园项目连续3年被评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产值1万元,带动社会就业余人。(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空间纵深拓展垦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场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职工收入持续增加。例如,辽宁垦区的抚顺、本溪、铁岭等辽东农场建立稳定的食用菌、山野菜、中药和鹿、肉牛羊等特色养殖基地。浙江垦区形成了以水果、茶叶、苗木、蚕桑、小海鲜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垦区的“玉花眉”“廊桥香芽”等茶叶品牌多次获得各级茶叶博览会金奖。山东垦区紧紧围绕职工增收、农场增效目标,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商河县大岭农场设施蔬菜基地、高密市胶河农场生态采摘园、菏泽市东新农场林果生产基地、郯城县郯南农场鲜切花产业园、优质稻米种植加工基地。甘肃垦区发挥国内特药种植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优势,在兰州新区建设了生物医药产业园,组建了普安康、医药药材公司、药物碱厂3个特种药材企业,打造集特药种植、加工、经营和原料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群。(五)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农垦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现代育种、先进的大田管理、生态养殖、循环农业、节水灌溉、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现代信息、绿色发展等技术得到较广泛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农垦农作物良种、农业科技入户、社会化服务整体上实现全覆盖,在新品种推广、种植技术集成、全程机械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体系等领域实现一批重大创新突破。农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例如,北京垦区的三元种业强化科技支撑,构建起了以“精准化饲喂+无人化挤奶+资源化利用+智能化管理”为主线的数智化创新养殖模式,奶牛年单产量达11.5吨。广西垦区加强与江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西科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国内养猪企业最高标准的实验室。吉林垦区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空间信息剖分技术、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大遐农场内玉米、水稻长势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六)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打造迈出新步伐各垦区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打造了一批优秀品牌,农垦产品长期以来广泛受到消费者的好评与青睐,产品质量优势成为农垦最显著的优势。例如,江苏垦区在自主经营的万亩耕地上率先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全产业链控制体系,全过程质量安全可管、可控、可追溯率%,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风险可管控、流向可跟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云南垦区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目标,引导农场创建“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推进“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垦区现有绿色食品28个、有机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七)完善营销体系,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各垦区强化大市场与家庭农场的对接,注重国内外市场衔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部署,加快完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取得了较好成效。例如,福建垦区的福州市农垦集团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经营面积3万平方米、商户多家,已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茶叶交易批发市场。重庆垦区拥有冷链物流车辆余台,年物流配送能力逾60万吨,拥有冷藏库容逾0立方米,农投商贸及中垦供应链大宗贸易、国际商务合作等收入逾6亿元。陕西农垦集团“安益鲜”冷链物流经营以厨房上游供应链为切入点,发展订单农业,服务西安等城市的消费需求,由食材消费带动关中城市都市圈现代订单农业,主要提供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非标产品;年销售收入万元,较上年度增长8.3%。(八)加强垦地合作,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周边乡镇农业现代化,是农垦的社会责任,各垦区以市场为导向,始终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把农户增收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公开公平、自愿有偿、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股份制、共建共享、代耕代种代收、承接土地流转、走出垦区建农场、技术示范推广、农资统供等多种模式,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垦地合作,建设垦地共享增长极,促进了垦地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例如,辽宁垦区积极推进垦地融合和垦垦联合发展,垦区农场联盟成员单位达92个,通过组建米业、水产、水果等产业联盟,有效推动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山东垦区的国营兰陵农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技术、人才等优势,发展壮大当地绿色蔬菜、生态采摘等特色产业,分别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台州绿沃川农业有限公司和新格林(浙江)公司合作,成立了农场控股的山东垦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绿沃川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山东新格林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二、突出问题(一)集团化企业化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垦区集团化、农业企业化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不到位,多数农场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和影响,难以落实农场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仍然存在等、靠、要和不愿担当问题。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机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各类主体的利益联接机制、土地承包租赁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不够完善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市县农垦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管理、监督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二)产业化经营综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和作用发挥不充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部分农垦企业经营职能未有效激活。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营销渠道不宽,线上渠道刚刚起步,全产业链发展不充分,品牌建设滞后,缺乏“叫得响”的大品牌。优势特色产业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部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部分农垦企业主业不明晰,主导产业大而不强,尚未形成突出的核心竞争能力。农垦所属企业多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行业盈利能力不高,资金积累缓慢,产业项目投资需求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亟需财政支持。(三)人才短缺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农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场,现有管理人员老龄化,60%以上的干部职工超过50岁,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都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部分农场地理位置偏远,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且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管理人才和各类高校毕业生招不来、留不住。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中度不高,科研机构和科技力量相对分散,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基础条件薄弱,缺乏核心研发团队。科技创新、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人才“断层”问题突出,在关键领域、重要岗位缺乏领军型人才支撑。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较低,在现代设施农业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储备不足,对前沿技术的掌握和推广应用能力仍较弱,科研成果转化力度、科技推广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比较明显短板高标准农田仍然不足,新装备普及率较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能满足提高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能力的实际需要。部分农垦场地理位置偏远,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甚至无利润销售。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尚未成熟,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鲜活农产品的储藏、加工和运输能力不足。部分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灌排设备、设施配套不全,缺乏养护及更新,效能低下,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三、政策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统筹国家需要和自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现代农业,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因地制宜地把握好改革发展的节奏和力度,稳中求进,讲求实效,锐意创新,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和农业领域的航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一)服务国家战略,做强做优企业集团立足农垦大型农业企业集团,依托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产业项目,聚焦主导产业,整体衔接推进,优化产业布局,聚集资源要素,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鼓励国有农场相对集中、产业关联性和互补性强的垦区,以市或县为单位,建立以产业为基础、以资本(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型农垦集团公司体制;因场施策、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强化农场经营功能。推进完善农垦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职工承包租赁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经营面积、收费标准、承包租赁期限等与职工身份相适应的衔接机制。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创新农垦土地资产配置方式。(二)依托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强农垦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开展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扩大经营规模和产出效益,加快农场企业化步伐,提升企业发展的实力和竞争力。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打造特色彰显、纵向链接、横向配套、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链条。推进现代营销体系和品牌建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快构建大商贸、大品牌、大市场营销格局,打好市场营销“攻坚战”,推动农垦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三)突出科技支撑,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体制机制、搭建载体平台,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引进高素质科研人才,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各类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等在垦区的推广应用,建设数字农业先导区、示范区和引领区。(四)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和落实国家政策积极主动争取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农业项目,提升企业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现有耕地质量,为规模化集约经营奠定坚实基础。在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积极与省财政厅(局)对接沟通,大力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农垦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对农垦优势特色产业政策调研,根据实际需要,推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向国有农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倾斜。(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李红梅)声明:转载或者引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