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2日消息(记者徐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宁夏中宁县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常住人口约35万,在这座小城里,有一块被称为“半天儿冰场”的地方,点亮着当地孩子们的梦想。特别策划《我们的精气神儿》本期推出:《枸杞之乡的“半天儿冰场”》。
早上8点,距离日出还差8分钟,中宁县第四中学的操场上,短道速滑队的同学们已经在热身了。
紧挨着操场的,是被同学们叫做“半天儿冰场”的地方。说它是冰场,是因为这块场地里确实浇着一层厚厚的冰。王瑞兵教练说,之所以叫“半天”,是因为到了中午,冰面表层就会融化、裂缝,不能再继续训练了。
王瑞兵告诉记者:“中午天气暖和,滑完这个冰絮就成水了,然后马上就冻成浮冰,每天都要浇一下,晚上再浇,每天坚持浇一浇。去年训练了22天,今年冰面好一点最多就训练一个月,能多浇一天就能多滑一天,冰期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一声令下,小队员们就像离弦的箭,争相飞出了起跑线。他们要在正午气温回升之前,完成起跑、弯道、直道等多个课目的训练。毕紫桐觉得,这里的“半天儿”,是她最快乐的时光。“累倒是挺累的,但是感觉能带给我许多乐趣,比在家待着要好很多,能锻炼身体。”
毕紫桐说,自己与冰雪的缘分还得从一双轮滑鞋说起,而最初的训练场地就在中宁县的人民广场上,那里曾是她眼中最精彩的天地。“小时候买了一双轮滑鞋,天天出去玩一玩,久而久之感觉这个东西特别有趣,偶然有一次和爸爸出去,发现中宁竟然有一个轮滑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没想到从4年前一直滑到今天,感觉挺好的。”
王瑞兵说,年,中宁县举办了一场国际轮滑公开赛,现在的速滑队,就是从当年的轮滑队发展演变而来。“感觉这个项目挺好挺年轻挺时尚的,然后自己就注册了这个俱乐部,配合教育体育局,轮滑进校园,刚开始不太懂,自己学,然后外面请教练慢慢摸索,就这样一步一步干起来了。”
年,中宁县在第三小学的操场上修建起了第一条轮滑专用滑道,孩子们的训练场从广场搬到了操场。很快,轮滑运动在小城掀起了一场热潮,当地还通过轮滑运动进校园的方式,推动了速度轮滑在全县小学校园的普及。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速度轮滑再次蜕变。
王瑞兵告诉记者:“我发现,这帮娃娃从事轮滑出路比较窄,从冰雪上寻找出路可能比轮滑要好一些。从年开始我们冬天滑冰了...”
“每天都要磨呢!不磨的话它这个刃卡不到冰里面,滑起来就打滑,小孩手上没劲……”磨冰刀是上冰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孩子手劲儿不够,常常需要大人们来帮忙,不少家长都成了义务助教。家长李双青说:“闲余时间过来帮助浇个冰,管理一下。教练也特别辛苦,把这个冰养护得特别好。现在有了这个冰场,安全措施特别好,我们都很放心。以前我们小时候哪有这样的条件,都是自己在野外玩耍。”
从广场到操场再到冰场,如今的速滑队已经拥有名队员,最小的8岁,最大的16岁。除了脚下的变化,孩子们心中的坚毅和眼中的天地也在悄然变化着。毕紫桐说:“轮滑是在陆地上的,滑冰是在冰面上的,滑起来的时候速度也会感觉不一样,那种感觉就是特别爽。”
王硕今年8岁,两年前加入了速滑队,“越摔越勇”是他给自己评价。“感觉特别好玩,就是摔倒了以后可以滑出去那种,而且冰上比轮滑还要快一点,很刺激。”
裴浩然觉得,滑冰,不仅能结识更多朋友,还能在运动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每天一起训练,闲的时间我们还可以一起玩耍,特别快乐。通过滑冰,我知道学习的时候要认真刻苦,还要勇于挑战,每一次的速度,都是挑战自己的极限。”
阳光的照射下,浇冰车留下的网格状冰痕泛着波澜。冰刀飞速滑过,在飞溅的冰花儿与咯噔咯噔的响声中,还有这块“半天儿冰场”上正在升起的梦想。
蒋馨瑶:“我看到电视上的运动员我就特别羡慕,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站在冬季奥运会的赛场上,感受大家的欢呼!”
牛嘉庆:“我以后想要学习武大靖哥哥,把自己这个速度提升出来,技术也会更加提高。”
王瑞兵:“最大的希望就是真正能让他们走向奥运赛场,这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