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原创(博易地理)考点详谈
农业区位条件
1.农业是重要的产业部分,主要以动植物为生产对象,土地和气候是最基本的农业自然资源。所以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产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主要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绝对区位),第二层主要指农业与当地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农业区位因子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因地制宜。
5.农业区位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5.1自然因素
5.2社会经济因素
5.3农业区位因素的改变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农业地域是在影响农业的自然、社会、经济及科技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相同。
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及因素
3.案例分析: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3.1分布地区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
3.2形成条件
3.3生产特点
易错防范
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别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
知识拓展
我国农业区位条件的差异
1.我国农业区划划分原则: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和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
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
2.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条件评价
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1.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对某一地区而言,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一定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因素,从而确定主导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的确定要体现作物习性与生存环境的统一。
考题精练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1~2题。
1.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较优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不便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D.种植面积扩大
答案:1.A2.B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第1题,由图可知,武都位于四川盆地西北方向山区,纬度较四川盆地要高,海拔也较高,因而热量条件不如四川盆地,而花椒具有耐寒的特点,所以在武都种植的气候条件优于四川盆地。第2题,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花椒生产的人力成本也不断攀升。
极力推荐: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排版清晰,题目适中,解析清楚。每届的学生都觉得挺好的。淘宝¥17.4¥34.9购买已下架